摘要:它的投用,将帮助更多伤残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幸福感,成为我省康复医学的新基地。史晓亮介绍,58米高的中庭采用钢结构与玻璃幕墙形式搭建,不少钢柱倾斜角度达到了85度。康复医疗中心主楼内,近三分之一的区域用作医疗康复,包含了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医疗,天轨牵引、水疗等新型康复医疗以及各种恢复训练区域,如ADL(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区、OT综合训练区、SET悬吊训练区等,能够为病人的康复治疗提供全套...
武汉经开区腹地,川江池南侧,一座功能国内一流、规模华中最大的同济国际康复医学中心主体建筑已经成形。五一期间,项目加紧进行机电安装等内部结构施工 ,冲刺年底基本建成,明年6月投入使用。
它的投用,将帮助更多伤残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幸福感,成为我省康复医学的新基地。
巨型“脊柱”有乾坤
同济国际康复医学中心整体造型立体别致,主体建筑空中俯瞰呈“X”型与“V”型,分别是康复医疗中心主楼、康复培训中心及康复装备研究中心主楼。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近10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23万立方米。主楼之外还包括区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和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高压氧舱等。”项目总工程师史晓亮介绍,项目总投资12.5亿元,由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承建,去年7月开工。
走进工地,只见外墙的绿色安全网已经撤去,“叮叮当当”的施工声回荡在楼间。经过10个月建设,所有建筑物已经全面封顶,目前正在抓紧内部砌体施工、屋面防水和安装通风、给水管道等。
康复医疗中心主楼可提供906张病床,“X”造形的“脊柱”中心,钢结构桁架角度不一、造型各异。
“这是大楼中心连接处的椭圆形中庭。”史晓亮介绍,58米高的中庭采用钢结构与玻璃幕墙形式搭建,不少钢柱倾斜角度达到了85度。3000多吨钢构件现场吊装、临时固定再焊接,全程采用卫星定位检测,确保拼装不差分毫。
“这样的结构能使建筑姿态稳固、内外通透,获取更大采光面,让住在这里的患者感受舒适。”项目部设计负责人李鸿浩介绍,设计中还有诸多这样的考虑。比如,大楼楼顶设置了近千米的钢制花架,配合楼顶绿地,以营造舒适的就医、康养环境。
医疗物资自动传输
“项目设计和建造从功能性出发,兼顾使用舒适度、便捷度,可谓是一座‘定制化’医院。”李鸿浩说。
来到康复治疗区,一个巨大的混凝土制悬挑回廊映入眼帘。原来,这是轮椅坡道和负重训练楼梯。“以前的康复训练室,只有小型的坡道和楼梯。这里有1500平米,坡道和负重训练楼梯联通7到8层,能提供充分的康复训练条件。”技术人员任天一说,这样的环境和条件,在建造之前就已“定制”好。
康复医疗中心主楼内,近三分之一的区域用作医疗康复,包含了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医疗,天轨牵引、水疗等新型康复医疗以及各种恢复训练区域,如ADL(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区、OT综合训练区、SET悬吊训练区等,能够为病人的康复治疗提供全套、专业的疗程,类型齐全,国内一流。
这些区域功能不一,面积、空高等各异,加上各种管线交织,对施工提出了不小挑战。任天一说,项目全程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精益建造。
李鸿浩介绍,为提高医院工作效率,项目还将采用同样是国内先进的“箱式物流”计技术,在大楼负一层设置横向传送带,6部竖井提升机,能将周转箱循环输送到大楼不同楼层和位置的20个站点,实现全院医疗物资的自动化传输。
“‘五一’期间,同样是700多人不停工,封闭式施工。力争高质高效建成项目,让更多患者早日享受先进的康复条件,提升生活质量。”总工程师史晓亮表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三春通讯员谢杰夫雷咚咚)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