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旧时北京澡堂子里的拖鞋,大都是木头制作的,北京人也叫“趿拉板儿”或“呱嗒板儿”。那时候的北京老澡堂子,最常用的洗浴用品就是肥皂,如果能见到有谁在使用香皂,那也一准儿是人家自己带来的,而且绝对是讲究人。...
六月的北京已经进入了炎炎夏季,稍一运动,便是汗流浃背,衣服被汗浸湿了便会黏在身上,很是难受,这时如果能洗个澡,那该是多么舒爽的一件事。现在家家户户几乎都安装了热水器,想什么时候洗澡就什么时候洗,可是旧时,平常百姓人家甭说是在家洗澡,就是喝水也要费劲去井里打水。说到这里大家肯定脑海里蹦出了一个词——澡堂子,对了,这回咱们就说说老北京澡堂子的点点滴滴。
老北京人去澡堂子洗澡已经融入了生活中,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北京由于其特殊的地域和文化特点,成为我国北方澡堂子文化的代表,老北京的澡堂子也经常被文人墨客当作素材来刻画世间百态。
老北京的澡堂子可追溯到元代
旧时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要澡堂子为人们提供服务,别小看澡堂子,这个行业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宋代。据宋耐德翁《都城纪胜·诸行》载:“浴堂谓之香水堂”;吴自牧《梦梁录·团行》载:“开浴堂者名香水行”。相传,当时有位经商蚀本的商人,无以为生之际,适有人来借盆洗浴,因获启示。于是,他便利用仅剩的房产开办了第一座公共浴池,取名“香水行”,并于门前悬挂一把茶壶为幌子,生意很是不错。显然,这悬壶为幌的寓意在于表示经营的是热水浴池。
老北京有了澡堂子是自元代开始的,那时北京的澡堂子是各大寺院僧人在寺内开办的,主要供进香信徒沐浴。明代寺院僧人办澡堂子虽然多,有“凡内官皆于皇城外有堂子之佛寺内沐浴,并有专人擦澡讨赏”的记载,但它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明永乐年间,北京开始出现正式的洗浴业,民间经营浴池的出现和兴起才逐渐成为人们主要洗澡的地方。到了清代,澡堂子的地盘已经扩展到了西直门、朝阳门一带。辛亥革命之后,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行业逐渐兴盛发展起来。
最早,澡堂子只招待男人,而且设备简陋,只在房间内设一水池,水池边放长条板凳,如果洗澡人多,则临时准备衣筐,筐口系有竹牌,标明号码,客人将衣服脱下,连同鞋帽放入筐内,即入池洗澡。洗完,认号穿衣上路,不得久待,否则,掌柜的就要高喊:“洗的洗,晾的晾,不洗不晾穿衣裳,洗澡别打盹儿,摔了腰和腿,买张膏药贴,洗澡不够本儿。”浴客如果还不穿衣走人,老板就要下逐客令了:“诸位穿着穿着,腾个筐儿,前起让后起儿。”
1916年,北京出现了女浴室。1928年,澡堂的经营者们成立了浴堂商行会,后改称浴堂同业公会,澡堂经营业由此形成了一大服务行业。到了20世纪30年代,澡堂行业逐渐扩大,市内各主要繁华街道都有了规模不等的澡堂。
老北京澡堂子也分三六九等
老北京的澡堂子也有三六九等,最高档的是头等官堂,是为那些大官、富商们服务的,澡盆、卫生、服务都是一流的,有钱人不仅在这里洗澡,还在这里睡觉、吃点心、喝茶、打麻将。北京解放前夕,设备最好的、价格最高的是“东升平”浴池三楼的头等官房,这里南近八大胡同妓院区,北连前门火车站,西是古玩市区的琉璃厂,东为黄金商市的大栅栏,地势之优自不必多说。这里均为单间套房,到这儿洗澡的包括许多达官贵人、高级绅士、社会名流,在这里有嫖妓、有赌博、有吸毒……有的人在此夜以继日,一混就是十天半个月。
次一等的是普通官堂,每位三角至一元。比较著名的澡堂子有位于珠市口西大街的清华池、位于王府井八面槽的清华园、位于杨梅竹斜街的东升平园、位于李铁拐斜街的西升平园、位于壬广福斜街的一品香等。
比普通官堂次之的就是“盆塘”,盆塘是单间雅座,客人多是小职员、教师一类的公务人员,妇女们也经常带着孩子来洗盆塘。单间内设两个搪瓷浴盆,外设躺椅、茶具,设施也很是齐全,不过洗盆塘的客人多属市民阶层,没有太多的时间腻在这里吃喝玩乐,能够舒舒服服洗个澡就是很大享受了。
最低级别的澡堂叫做“散座”,也叫“池塘”,光顾于此的多是卖大力的劳动者。
喊堂声声
老北京饭馆、茶馆的“喊堂”,是一种京味儿的特色民俗,其实老北京的浴池里同样很讲究喊堂。
旧时顾客进澡堂子洗澡,先要在门口的账房买号牌。号牌大都是一分为二的对牌,一块交给浴池门口站堂的伙计,挂在墙上的铺位及服务项目的登记板上,有多少顾客在铺位落座、准备享受哪种服务,都一目了然。
浴池的服务项目包括盆塘、池塘、搓澡、修脚、理发等。顾客交上号牌,门口站堂的伙计就会随口喊道:“两位,搓澡一位,修脚一位。”声音脆亮,满堂皆闻。这时领位的伙计也会应声喊道:“来了您哪!二位,里面请。”浴池里铺位错落,被分成许多区域,这您也不用犯愁,在每一个区域的岔巷口,保准会有另一位伙计接口喊道:“二位,这边请。”循着接力般的喊声,很快就来到了您自己的铺位前。
落座之后,伙计收走您的另一半号牌,您就踏踏实实洗澡去吧。等到您排队的其他服务项目到了号,就会有伙计在浴池里喊道:“5号,搓澡。”这时候搓澡的师傅就已经在候着您了。
洗完澡要离去,负责您铺位服务的伙计一边收拾铺位,一边就会大声喊道:“二位,送客。”就如同进来时一样,您每经过一位伙计身边,都会有伙计应声喊道:“二位慢走。”直到浴池门口,站堂的伙计为您打开门并道一声:“欢迎您再来!”喊堂声声,透着老北京特有的亲切与热情。
搓澡
大概在有了澡堂子的同时,也跟着有了搓澡。老北京澡堂子搓澡的分南派和北派:南派以扬州为主,搓澡的手法细腻,讲究手轻力匀,而且搓完澡按摩头部;北派的以河北定兴、易县、涞水三县的人为主,北派搓澡的讲究手把稳、劲头匀,功夫都在手劲儿上。搓完,身上不能青一块紫一块,要浑身通红,这与南派明显不同。
搓澡的入道,必须认师傅。老一辈北派搓澡师傅讲究108法,也叫108式,一般搓澡需用十五分钟左右。搓澡与修脚、捏脚统称“全活儿”,“全活儿”拿下来需要四十多分钟。
趿拉板儿
到公共沐浴场所洗澡,必须换上由店家提供的拖鞋。而旧时北京澡堂子里的拖鞋,大都是木头制作的,北京人也叫“趿拉板儿”或“呱嗒板儿”。
澡堂里比较讲究的趿拉板儿,是先按脚形曲线裁出木板,再以硬帆布条做袢钉于板上。趿拉板儿不分左右,形状一致。趿拉板儿材质低廉、耐用,制作简单,即使维修起来也比较方便,更重要的是,趿拉板儿由于不起眼,店家也就不用担心丢失。而趿拉板儿行走起来特有的节奏之声,是它另有得名“呱嗒板儿”的来由。
肥皂头儿
如今走进任何一家洗浴中心,洗浴用品都是应有尽有——沐身的有浴液、香皂,洗头的专有洗发、护发香波,都洗干净了还有护肤用品伺候。但在过去的老澡堂子里,这些时尚的玩艺儿别说见过,听都没听说过。
那时候的北京老澡堂子,最常用的洗浴用品就是肥皂,如果能见到有谁在使用香皂,那也一准儿是人家自己带来的,而且绝对是讲究人。
老澡堂子用的肥皂,现在市场上都很难见到了。那时候的肥皂论条卖,每条约15厘米长,中间有分割线,碱性很大,利于洗尘祛油。可您别以为店家会把整条的肥皂摆在浴室里,供客人敞开用。一般的澡堂子都是先将整条的肥皂一分两半,能给客人用半块肥皂的就算大方的,更多的澡堂子则是将半块肥皂再切开一半,等于一条肥皂的四分之一,顾客攥在手里如同一个肥皂头儿。其实也是因为当时肥皂都是凭票的,限量供应,当然要省着用。
头过水
过去的老澡堂子,池塘里的水每天都要更新。老澡堂子更换池水都是在打烊以后,伙计们先要把池水放干,然后穿着胶靴用棕刷把池底和四壁清刷干净,再放上清水,待第二天开门前将池水按照不同池塘的温度进行加热,就可以迎接客人了。新换的池水清澈干净,客人们都愿意抢着来洗,所以也叫“头过水”。要洗上“头过水”,您就得赶个大早,这对上班上学的人来说就不易了,所以那时候澡堂子一开门,赶早来的多是老年人或是有闲工夫的泡澡常客。而一到星期日,一大早澡堂子门口就有人排着队洗澡,也成了当时的一景。
溜嗓子
有些老北京人泡澡堂子,不仅仅是为了打理一下个人卫生,甚至还将其当做是一种消遣。一边泡着澡,一边还情不自禁地溜起嗓子,那份潇洒自在,目空无人的惬意,让不习惯的人有时还真能吓一跳。
北京的浴室建筑大都宽阔高大,空间高阔有利于空气的流通,这样一来对声音也就有了一种共鸣的效果,在池塘里大声说话都能听到回声。喜欢泡澡的人,水温越烫越会感到舒坦,而随着热气蒸腾,整个浴室里朦胧弥漫,这时一句“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翻掌保定乾坤”,那一定是哪位泡澡的北京爷犯了戏瘾。当然,也有泡澡泡到忘情时,运足丹田之气,干吼两声。对所有这些冷不丁发出的动静,一般常泡澡的人都会习以为常,而被吓了一跳的,过后往往也只是会心地一笑。
在澡堂子里溜嗓子其实也是有说头的——人在热水里浸泡血液流通加快,筋骨放松,放声吼上几嗓子,既释放出胸中的浊气,又愉悦了心情,也算是一种心理减压吧。
如果说现在的各种高级洗浴中心、SPA会所满足了年轻人对外在洗浴形式的需求,但是很多老北京人依然愿意去澡堂子则是因为他们享受澡堂子的亲切和韵味,他们享受关于澡堂子的文化和记忆。